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

作業二-知識管理成功案例

知識管理案例-明碁電腦


同一個錯誤沒有人會犯第二次
  網際網路溝通了環境,也整合了一切,「網路讓資訊傳遞沒有國界地散布。」明碁電腦總經理李焜耀看到網路對未來的改變,尤其當網路透過手機這個工作平台發揮影響力,未來世界更是大大不同。「大家不再被綁在桌子前面,」一隻手機就能串聯全世界,人真的完全不受空間限制來做事,工作、休閒與遊戲的界線也就愈來愈模糊。李焜耀認為,這種改變對明碁的意義勿寧是「恐慌多於機會」,多半是因為對恐慌的回應思考吧,明碁除了把無線通訊變成核心技術,也透過「網路」進行知識管理。

網路是知識管理的利器

  知識就是企業的資產,在一個組織裡最重要的就是人的知識與組織的知識,因此必須透過一個確實運作的平台有效管理知識,以提升人與組織的價值。因為網際網路具有強大的溝通、搜尋與儲存的能力,使網路成為知識管理的利器。李焜耀指出,知識管理的目的就是透過取得資訊、創造知識、善用知識的過程,讓員工創造新的競爭優勢。一般企業要導入知識管理,都會從人員、科技與文化等角度進行策略思考與流程改造,李焜耀特別強調,「文化的塑造最重要。」畢竟,資訊科技只是知識的交流管道與儲存系統,並不能主動創造知識,創造知識的能力掌握在人的手上,分享並運用知識則端賴文化的建立。在明碁,這個文化就是「員工如何透過internet『學習』。」學習分享、互信與創新。

  明碁在這個基礎上建置內部網路,基於微軟不斷創新的理念與明碁相契,而且能提供長期管理的信賴感,因此選擇微軟的Exchange Server做為知識管理系統的平台,進行人事行政、溝通系統、營運數據整合……等多項電子化工程。

  以營運數據整合電子化為例,傳統的數據管理方式多半由各部門(財務、會計或行銷等)提供數據,統一由中央資訊系統部門做集散管理,負責回應管理階層與公司其他部門索取;明碁知識管理系統的運作,則在Web Based EIS系統(應用SQL Server 7.0 OLAP Service + Excel 2000開發而成的商業智慧系統)下要拖拉不同的分析角度,就能立即完成營運業績報表,員工不需要額外人員提供報表,直接在線上讀取各式維度的營運資料,同時也可進行各月/各星期等時間點營運狀況的比較,讓決策人員在拖拉瞬間即可解讀各式報表及擬定經營決策;同時還有一個體貼的個人式設計,可以把最常分析的報表儲存在個人的Profile中,方便在線上瀏覽時依需要隨時查詢。所有的組織都需要數據,因為它是創造資訊的重要原料,這樣即時有效率的數據管理,不但提升了數據的價值,變成可用的資訊,更成為有助於決策的知識。

  人事行政的電子化,除了更有效率地把行政作業轉移到網路平台上,李焜耀表示,明碁也在勾勒員工職能,透過列舉員工的技能與知識,來評估員工的知識能力,建立線上員工知識分布圖,這個系統不但使員工容易找到知識,也有利於全公司的人才規劃。

知識在哪裡?

  在資訊轉變成知識的過程中,固然需要科技大力幫忙,最重要的還是人的參與,這個參與的過程主要是界定哪些資訊要萃取整合成知識、如何移轉知識、如何評估管理的效益。明碁對於知識的界定與傳播係由各事業的高階主管負責,在明碁的定義裡,知識的來源包括外部知識與內部知識。外部知識可以透過系統機制,預先設定相關主題,定期在各網站中耙出資訊,再經由內部人員萃取整編放在內部網路上,供員工選取閱讀;內部知識,則是組織裡主動提供的知識,「現在許多部門都在收集『tribe story』(部落故事),」李焜耀表示,希望散布在公司各角落的經驗都能提出來分享與學習。

  公司因為規模與地理上的分散,往往增加知識搜尋與傳遞的難度,明碁在台灣之外,分別於馬來西亞、中國大陸、墨西哥、英國威爾斯等地設立設立大型自動化工廠,在荷蘭、美國、日本、中國蘇州等地也有行銷服務據點,即使在台灣,不同產品事業也可能在不同的地方與建築物裡,到底員工要怎樣才能找到所需要的知識呢?唯有讓員工容易的取得知識,並提高知識的使用程度,知識才算是有價值的資產。因此,明碁內部知識還有另一種型態與管道,「我們有個資料中心,專門負責來自各地的資料管理。」李焜耀表示。在這個資料中心,差不多在產品、研發、商品化、製造,以及行銷技術,都有一個「母版」檔案,分類儲存,員工可以進入資料中心搜尋所需要的資料。

  提供資訊、分享知識,甚至搜尋知識,整個管理過程,信任是成功的關鍵之一,李焜耀很清楚地表示,即使是對員工上網的習慣也需要信任。基本上,明碁的用人策略是「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」,唯有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,才能建立共識,尤其在未來任何地方都可能是工作場所的「虛擬辦公室」環境中,信任更是必要條件。而與員工親自接觸能夠建立比較貼切的互信關係,「每個人都可以發信給我,」李焜耀每天會閱讀五十到一百封來自員工的信件,高層管理人如果能夠以身作則,會讓員工看對到公司對知識的用心,帶來好典範。

在知識寶庫激發新創意

  在李焜耀的管理哲學中,有一個「剩餘理念」對於擴增知識寶庫具有非常正面的意義,這也是知識管理的一環。他鼓勵組織裡必須維持一定的剩餘理念,留多一點能量去做與眼前無關的事,讓大家發揮,給大家一點不同的思考。這個觀點與「知識管理」(Working Knowledge)一書中所指出,員工有沒有學習和思考的「放鬆」時間,是衡量公司知識政策的最佳指標之一的說法若合符節。事實上,知識寶庫的存在就是為了激發更多創意,形成更多的競爭優勢,如果公司是鼓勵員工去想、去學習以及彼此交流,其激發新創意的潛力相對強大。

  「同一個錯誤沒有人會犯第二次。」是李焜耀對知識管理最大的期許,當工作、休閒、遊戲不再受特定時空限制,一個公司的知識管理就更形重要。知識就是力量,明碁掌握了贏戰未來的利器。

來源 : http://www.microsoft.com/taiwan/business/km/API.htm 台灣微軟

心得:時代在進步,現代已經跟電腦與網路科技密不可分,知識管理也是一樣。網路與電腦是知識管理一個很重要的工具,它可以讓我們獲得、分享、管理我們手頭上的資源與知識,讓我們更加便利有效率的使用這些知識,而且也消除了空間與時間、地點上的差異。好好的運用電腦網路,將會成為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成功關鍵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偉大網路時代,我很認同李焜耀李先生的想法,
    同時也對[剩餘理念]這個概念更是認同,現今台灣有許許多多的公司,不斷的不斷的壓榨員工的時間,舉個真實的例子,我有一個朋友他現在第一年工作,實領1萬9,做的是業務助理每天工作到8點才能回家,早上八點就要到,試問這樣公司裡面的員工成長潛力是否也一點一滴的被磨滅掉呢?在分想一個例子,雖然這家公司最近很慘,但我要說的是豐x,他是世界的汽車工業龍頭,他們沒有單的時候,是全部進行員工訓練,所以每一個員工都會所有應需且該會的工作技能與知識,同時提高了[同一個錯誤沒有人會犯第二次]的達成率。
    我們是第一組 謝謝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非常喜歡李焜耀的管理哲學,其中最棒的理念就是,知識寶庫的存在就是為了激發更多創意,形成更多的競爭優勢!明基看到了整個世界的趨勢,不受空間限制的無線通訊,明基自己先建自己的內部網路,又與微軟理念相投保持絕佳默契!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選擇了微軟的Exchange Server做為知識管理系統的平台,把一切可輸入的訊息成功電子化,真的是知識管理推動很大的助力,又看到明基的成功,是企業上下一條心建立共識,一起為知識管理與整個企業打拚!


    知識管理第四組!

    回覆刪除